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阿依朵讀後感

好像應該把讀後感給貼上來,所以就貼吧。

本書出版於1997年,不過想必作者更早之前就在構思這本書的內容了,真是不可思議。

1997年的時候,網路長什麼樣子呢? 千禧年初網頁的特色是所謂的Homepage: gif 動畫、跑馬燈和歡迎來到xxx的小窩,因此1997年前想必更加陽春。著名的國內MUD 萬王之王 1996年才正式上線。文字模式玩沒幾次(沒人帶也沒朋友)。但1999那年得知要圖形化,還拉了一群同學預購了圖形化的萬王之王。不過下場很慘,加入國家後發現所謂的國家只是畜牧場地,到處養滿了npc 給打,整個建築亂蓋,這對一個高中生來說簡直是夢想的破滅阿!!!!!! 同學們得知要繳月費後倒是自動退出了.....

當然, MUD在國外發展已久。但William Gibson 厲害之處就在於他不單單只是個作家,還對mud 的整個世界有很深的了解。我想這些頂尖的作家都是n 主修吧! 就像是宮部美幸,在《理由》一書中就把法拍屋的來龍去脈跟造成的社會影響研究的仔仔細細、絲毫不差。

邁向人機合體大未來


銃夢 Last Order 的世界中,一到成年,統治機關就把腦袋拔除換上功能幾近一模一樣的晶片來取代。這樣的成年人不被未經改造的少年當作是人。相同地,在銀翼殺手的電影中, Sebastian 得知 Roy 是新型複製人後,向其說道:「哇,可以展示一點什麼給我看嗎?像是電路板之類的?」 Roy則以 we are physical 答之。

我們總是敵視所謂的人工生命體,即便其已擁有可與人類相抗的自體意識亦然。因此,銃夢中的少年敵視成年人、Roy 之流的頂尖生命體得從事奴隸的工作。但其實這只是我們害怕失去我們的獨特性而已。

上述所提到的作品都在探討所謂的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問題,但阿依朵更進一步地討論了: 人機合體的大未來。

多年前我看到一則新聞,念念不忘。新聞的主角為照顧其重病的母親(應該是吧?)嚇跑眾多求婚者,記者問她會不會後悔。主角則是提到她認為每個人生命中都要找到另外一半才完整,而她的另外一半就是母親。我想一個東西要被社會所接受就要看社會有沒有辦法接納有人把這東西當成另外一半。這所謂的東西有很多很多,宗教、信仰、為最窮的人服務、同性的另一半、機器人亦或是本書中所提到的 - 東英零。而東英零甚至還是個沒有實體的存在。

被認可為獨立的個體,並不盡然表示與我們平起平坐,只是表示他們不再是我們的附屬品,可以隨意處置,開始可以享有自己的權益(我們所自以為了解所定下的權益?)。眾多的作品大多在處理存在意識的問題,而其中也隱含了其意志應被視為獨立個體的訊息存在。

在我看來,阿依朵的的特殊之處在於:Gibson建構出適當的社會氛圍後,大膽的認為其擁有與我們平起平坐的資格, 而這一切都發生於1997年。

p.s 本書有很多地方需要參照原文才有辦法了解,像是所謂的格殺檔(其實翻譯成黑名單會不會比較容易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